隨着區塊鏈技術不斷成熟,全球金融體系正加速向鏈上遷移。傳統金融機構不再將加密資產視為邊緣事物,而是逐步將其納入主流業務體系之中。在這一進程中,摩根大通(J.P. Morgan)作為全球最大商業銀行之一,正發揮着引領者的作用。過去幾年,該行在區塊鏈基礎設施、資產代幣化、鏈上結算和機構級加密支付等多個領域持續佈局,力求在合規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
本月,摩根大通宣佈在 Coinbase 旗下的 Base 公鏈上試點發行「JPMD」存款代幣,標誌其區塊鏈戰略進入新的階段:從封閉、內部可控的系統,正式邁向開放、公鏈協作的金融未來。下文將從技術部署、監管對接、跨鏈協作與產品戰略四個維度,系統解析摩根大通如何透過「JPMD」等核心動作,加速推動傳統金融與鏈上金融的深度融合。
JPMorgan 宣佈已在 Coinbase 旗下的 Base 公鏈試點內部部署「JPMD」(JPMorgan Deposit Token)——一種與美元掛鈎的存款憑證型代幣。
JPMD 的推出意味着傳統銀行正在用自身合規體系為鏈上資金提供「正統性入口」,在技術與法律層面填補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之間的空白。
摩根大通高管已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下屬加密貨幣工作組展開會談,討論傳統資本市場如何安全、合規地遷移至鏈上。
摩根大通與 SEC 加密貨幣工作組舉行的數字資產討論議程。來源:SEC
這場高層對話不僅反映監管機構對鏈上資本市場的逐步接納,也說明摩根大通正積極參與規則制定過程,謀求「可監管的鏈上市場」。
摩根大通旗下區塊鏈平台 Kinexys(原 Onyx)與 Chainlink、Ondo Finance 合作,成功完成首筆跨鏈 DvP(交割對付款)結算試驗。
此舉標誌着傳統金融機構正逐步參與並主導「鏈間互操作性」標準的建設,擺脫原本鏈上金融割裂、孤島化的問題。
數字資產支付服務
加密代幣發行與結算
金融交易處理系統等場景
這表明 JPM 並非只將存款代幣視作短期試驗,而是計劃圍繞其構建完整的數字金融服務體系。品牌註冊動作通常預示着技術部署後,商業模式與市場策略的落地意圖。
佈局動作 | 戰略目標 | 行業意義 |
JPMD 存款代幣 | 鏈上化銀行結算 | 彌合穩定幣與銀行貨幣之間的監管鴻溝 |
SEC 溝通機制 | 引導合規路徑 | 爭取傳統金融向鏈上遷移的合法空間 |
跨鏈結算試驗 | 提升多鏈協作效率 | |
商標註冊 | 商業化產品體系成型 | 埋下加密金融服務平台化的伏筆 |
可以看出,摩根大通正以「底層試驗—監管協調—技術拓展—品牌佈局」四位一體的方式,加快加密戰略推進。其路徑從閉環系統(如 JPM Coin)逐步拓展到開放公鏈(如 Base),並藉由跨鏈技術與監管機制協調,實現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的深度融合。
摩根大通正在重塑「銀行」的技術內核與服務邊界,從封閉帳戶系統走向開放區塊鏈,從集中式記帳走向多鏈協同結算。JPMD 不僅是一個試驗性項目,更是全球銀行業擁抱 Web3 的開端信號。
隨着技術成熟與監管標準逐步統一,類似 JPMD 的鏈上存款型資產有望成為金融市場中的「新基礎貨幣」,構築傳統金融機構進入去中心化時代的橋樑。而摩根大通的先發動作,可能決定其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下一個十年地位。
免責聲明:本資料不提供有關投資、稅務、法律、財務、會計、諮詢或任何其他相關服務的建議,也不是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資產的建議。MEXC 新手學院僅提供資訊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確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風險並謹慎投資,用戶一切投資行為與本站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