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SpaceX 的股權代幣以 10 美元的價格在鏈上交易,當普通投資者透過手機就能持有未上市獨角獸的收益權,一場由區塊鏈技術驅動的金融變革正在重塑全球資本市場的底層邏輯。這場變革的核心——股權代幣化,不僅打破了傳統股權投資的精英壁壘,更以「碎片化、透明化、全球化」的姿態,重新定義了「人人皆可參與的資本市場」。
股權代幣化(Equity Tokenization),也稱為「證券型代幣發行(STO)」,是將公司股權透過區塊鏈技術映射為數位代幣的過程。與早期的 ICO 不同,STO 發行的是法律承認的數位證券,投資者持有的是代表公司股權或收益權的代幣。這些代幣本質上是公司的股份憑證,在合規前提下具有法律效力,賦予持有者投票權、分紅權等與傳統股票類似的權益。
與以往透過紙質股票或中心化登記系統記錄股權不同,股權代幣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資料的不可篡改、公開透明和可編程性,大幅提升了效率與可接觸性。
這一機制,不只是技術的迭代,更標誌著資本市場結構從封閉走向開放。
與傳統股票相比,股權代幣具備諸多獨特優勢:
可編程性:透過智慧合約,可自動執行分紅、鎖倉、投票等機制;
碎片化持有:將一股拆分為更小單位,降低投資門檻,支援微額投資;
全球可訪問性:投資者不受地域限制,只需接入互聯網即可參與;
高流動性:支援 7/24 不間斷交易,打破傳統市場的時間限制;
合規性逐步加強:STO 模式下,代幣的發行與交易需遵守各國證券法,市場已在向合法合規發展。
這些優勢使得股權代幣成為鏈接傳統金融和區塊鏈生態的重要橋樑。
過去幾十年,金融市場的股權發行與交易流程相對滯後、成本高昂、參與門檻高,尤其在私募股權、風險投資等非上市市場中更為明顯。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 of Real-World Assets,RWA)應運而生,催生了股權這一核心金融資產向鏈上遷移的趨勢。在這種趨勢推動下,股權代幣化逐步從概念走向實踐:
法律框架逐步清晰:如瑞士、德國、新加坡、阿聯酋等國已將代幣視作合法證券;
傳統金融機構試水:高盛、貝萊德等大型機構已將部分基金或股權份額進行代幣化; 傳統與加密市場融合加速:穩定幣、比特幣 ETF 等傳統金融工具已接入鏈上生態,推動更多資產上線。
當前市場上已經落地股權代幣化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例如,美國、瑞士、新加坡等地的初創企業,常透過證券型代幣發行(STO)模式向全球投資人開放部分股權。投資人獲得的是一種受監管的數位證券,與持有原始股權在法律上具有對等效力。
一些平台已實現將美股、港股等真實股票的映射版本透過鏈上代幣發行,並允許 7/24 交易。這種模式透過與持牌經紀商合作,確保鏈上資產背後有真實股份作為支撐。
目前,代幣化股權仍處於起步階段,與傳統股權資本市場的規模相比相形見絀。
截至 7 月 1 日,總市值為 3.41 億美元,其中 Exodus Movement 在 Algorand 上發行的 A 類普通股代幣化市值已達 2.59 億美元。儘管 Algorand 佔據主導地位,但以太坊、Arbitrum 等其他區塊鏈也正在崛起,成為部署代幣化股權的可行生態系統。
隨著 RWA 市場的迅猛發展,渣打銀行等機構預測:2030 年全球 RWA 市場規模將達 4 至 30 萬億美元;其中股權類資產將是最具爆發力的賽道之一,預計將佔據 RWA 總量的 15%-20%。
股權代幣化的意義,遠不止於技術層面的創新。它代表了一種全新的金融範式——透過區塊鏈技術打破資本市場的地理、身份和結構壁壘,讓融資更公平、交易更高效、治理更智慧。當一杯咖啡的價格就能投資 SpaceX,當一個非洲投資者能輕鬆配置硅谷獨角獸,金融體系終於擺脫了「精英俱樂部」的桎梏,向所有人敞開大門。
正如 20 年前互聯網改變了資訊分發的方式,今天,區塊鏈和股權代幣化也在重構我們理解和操作“資產”的方式。未來,每一個公司、每一份股權,或許都將在鏈上生根發芽。MEXC 交易平台也將持續追蹤並探索股權代幣化的路徑,推動更多優質資產在全球市場中以更開放的方式參與流通。
免責聲明:本資料不提供有關投資、稅務、法律、財務、會計、諮詢或任何其他相關服務的建議,也不是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資產的建議。MEXC 新手學院僅提供資訊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確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風險並謹慎投資,用戶一切投資行為與本站無關。